跳转到主要内容

银行经济资本在业务单元层次的运用:业绩衡量与业务决策的动态调整

洞察 纽约研究中心暨战略及研究部

        现代银行业越来越认识到资本是一种高成本的稀缺资源,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如何在监管资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资本的约束性,发挥其业绩衡量和业务决策的功能,助力银行业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创造。银行业经济资本的运用在银行整体已相对成熟,真正的挑战及运用价值在于对业务单元层次的运用及动态调整。

        本报告基于发达经济体银行业近20多年来在经济资本运用的实践中所采用的框架、模式和方法,分析银行业对业务单元的经济业绩衡量和业务决策、经济资本配置及动态调整,探讨银行业对资本成本和最低预期资本回报率的评估及其在业务单元的运用。

         一、在业务单元层次从事经济资本管理已成为现代银行业的广泛实践

        过去20多年来经济资本管理正在成为现代银行业业绩衡量和业务决策的通用工具。经济资本的核心系统“经济资本管理始于在银行整体的运用,随后迅速向业务单元层次(以下简称BU)深入。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是:

        第一,银行业实践表明:将基于经济资本的业绩评估和决策融汇到BU的日常业务包括风险限额、业绩报告、业务计划之中,其功能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并且运用的层次越低效果越好。这些层次可以是:业务单元BU、业务员、产品、客户、地域等。而BU是其中的基本单元。例如美国的美国银行(BoA)不仅为每个BU设定财务目标并且设定资本回报目标和分配资本。其对资本配置采取动态方法:随着业务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定期评估资本配置和运营限额,并将之作为整体治理流程的一部分。

        第二,股票分析师和评级机构不仅考虑经济资本在银行层次的配置,而且将其在BU层次的配置和运用作为银行管理能力的主要标志。

        第三,信息科技和金融技术,主要是风险价值VaR等计量和管理方法的广泛运用,现成模型和系统的普及,使经济资本在BU层次上计算和配置的条件成熟,也使管理成本下降。

        现代银行业在经济资本管理的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前银行主要关注于经济资本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集中于对VaR和经济资本在银行整体的计算。90年代以后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开始普遍采用RAROC等系统对BU配置经济资本。进入2000以来这些方法迅速成为银行管理的标准系统和方法,不仅大银行而且众多中小银行也开始采用RAROC从事经济资本配置。资本市场风险顾问(CMRA)咨询公司在2001年对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考察即发现:其中84%在全行层次,92%同时在BU层次,50%同时在交易平台层次配置经济资本。

        对银行整体而言,经济资本的核心功能是确保银行即使在最坏状态下也能维持清偿力和持续运转,并且需要满足监管和外部评级目标;而对业务单元配置经济资本的主要功能可概括为:

        第一,准确衡量和比较各BU之间的基于风险的业绩,评估它们在价值增值中的贡献,判别哪些业务在创造价值,哪些在毁损价值,以确保经济资本在BU间得到最优化使用,确保每个BU都能持续创造价值。第二,从事战略和业务计划、调整、控制。第三,从事资产组合管理。第四,为产品合理定价,确保定价中包含反映风险承担的资本成本。第五,建立基于风险承担的报酬激励机制。其中的业绩衡量、业务决策和资本配置是核心功能,而业绩衡量又是其基础,经济资本则居于中轴地位。  

        银行经济资本在银行整体的运用已相对成熟;其真正的运用价值及挑战在于对BU层次的运用及动态调整。

        二、经济资本在银行业务单元的运用 - 框架、模式及实践

        (一)银行对业务单元BU经济业绩衡量的框架

        银行对BU业务决策和资本配置的主要根据是BU的基于风险的经济业绩。和会计业绩相比经济业绩的衡量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它是对特定时间内经济业绩的预测值,具有前瞻性。其二,它不具有行业标准,银行间难以比较。其三,它涵盖了许多主观判断。

        对BU经济业绩衡量的一般框架与对全行的一致,也采用RAROC和EVA。但在实际使用中则有较大差异。

        1,RAROC - 经济利润比率系统,它反映的是经济资本的使用效率。其一般表达式为:

        1)分子项:

        (1)预期收入。这一项在BU层次的应用和在全行应用的差异最大。  BU的收入预期值取决于各BU所在市场的发展趋势及BU自身的市场地位。它更多涉及非财务指标 – BU的竞争力及市场份额、现有竞争强度、新竞争者的进入及其影响、替代产品的出现、客户议价能力、供货方议价能力;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前景等指标。在作收入变动预期时,可采用波斯顿市场份额/行业增长矩阵,以及其他宏观经济分析预测工具。

        (2)资金成本。可采用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分析方法,例如收益率曲线来预期利率走势。

        (3)营业成本。可采用作业成本方法(ABC/M)分析预期各BU的营业开支。

        (4)预期损失。可采用历史数据,根据公式:PD X LGD X EAD 计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里的损失是RAROC计算周期的预期损失,所以它和目前银行开始普遍采用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CECL)”方法一致,需要对经济和信贷周期作动态分析预测,以确保整个信贷周期中具有稳定的准备金及资本缓冲。

        2)分母项 - 经济资本(EC)。它是基于历史损失数据,对特定置信水平(通常为99.9%)上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的预期。它涉及对未料损失的计算,所以最为关键也最具挑战性。实际上未料损失是银行认为在未来某阶段内发生概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损失。而概率不能完全从历史统计中得出,它有赖于主观判断和政策。主要决定因素有银行风险和安全系数取向、外部评级目标、资本成本、监管要求以及收入预期等。

        2,EVA – 经济利润总量系统。它反映的是经济资本的价值增值额。其一般表达式为:

        1)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预测值同于RAROC。

        2)资本成本CC等于股东对投资某家银行最低期望回报率HR和经济资本的乘积。

        3,两个系统的衡量基准及其关系

        RAROC的衡量基准是投资者期望的最低回报率HR;EVA的衡量基准是CC量。

        RAROC和EVA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二者的关系有以下特征:

        第一,当RAROC > HR,EVA > 0,表明银行价值增值;而RAROC > HR 与 EVA > 0,RAROC < HR 与 EVA < 0同时存在。

        第二,RAROC是NOPAT和EC之间的比率,它揭示EC增幅,但无法反映增值额;而EVA揭示的则是为了达到特定的RAROC水平需要的增值额,即 NOPAT超过COE的剩余额。

        第三,RAROC的分母EC是EVA中决定CC的关键要素,它将比率系统和总量系统一体化。

        第四,CC是HR和EC的乘积;这两个要素都取决于银行承担的风险量。不同的是:HR的决定机制主要是股东从资本市场角度对银行风险的评估,因而主要包含的是系统性风险;EC的决定机制主要是银行对自身承担的全部风险的评估,因而包含系统性 + 特异性风险。

        (二)银行对业务单元BU的业绩衡量、业务决策和资本配置的实践

        1、业绩衡量和资本配置

        银行业在实践中关注以下要点:

        1)衡量BU经济业绩的前提是BU可以作为资本配置单位,可分离计算其收益、成本支出和资本成本。

        2)对BU的经济资本配置可以是虚拟的,只是作为内部管理手段。

        3)投资者对银行总体风险评估只考虑系统性风险;银行对其BU的风险评估也应该只考虑该BU在银行内的系统性风险 - 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化解的风险。因此银行整体应将BU的可对冲和转移的风险,例如利率、汇率风险转移到司库集中承担管理。而各BU也应该尽量通过对冲、转移、出售等渠道降低其非系统性风险,将经济资本防范的风险限于信用、市场、操作等系统性风险。

        4)各BU在收益、成本、风险从而资本成本之间的相关性通常既非0也非1,因此对各BU风险的计算应考虑各BU之间以及各BU与银行整体收入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对各BU配置内部β值,以准确反映BU在银行内部承担的系统性风险,和在经济利润中的贡献度。

        5)对各BU同时采用RAROC和EVA系统。RAROC的功能主要是驱使BU用最小风险资本投入创造最大利润。单一采用RAROC特别是其边际增量来衡量业绩和配置资本可能误导决策。其一,BU经理为了提高RAROC可能会避免资本投入和避免高风险业务。其二,RAROC高于HR的BU都会产生EVA,但若仅据此作业务决策,则可能忽视带来较大EVA的业务。其三,有些项目的RAROC低于平均水平但高于HR,具有正EVA;若发展该项业务会降低银行整体RAROC,若否决之则会失去价值增长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是同时采用两个标准:

        RAROC > HR;EVA > 0

        要点:

        第一,只要符合上述条件的BU都值得配置经济资本,直到边际EVA等于该业务的资本成本CC,和边际RAROC等于HR为止。

        第二,在此基础上将资本优先配置到具有更高RAROC和EVA的BU。

        第三,在RAROC > HR的条件下,根据EVA大小决定业务优先顺序。

        6)动态评估。决策过程中难以处理的情况是:有些业务特别是新业务,在起初可能会出现负的RAROC和EVA,甚至会计亏损,但这些业务市场前景好,现金流量充足。对这类业务有必要就其RAROC和EVA低于标准的原因作动态分析,评估改善的可能性。特别是资本充足的银行可以考虑将资本配置到次优项目。

        7)综合评估。RAROC和EVA本身已是多维业绩衡量体系,它们包含了财务/非财务指标,会计/经济指标,预期/历史数据,近期/长期目标;特别是随着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例如ESG等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银行可持续价值创造也被赋予了新的更广泛的内涵,银行更需要采用多维业绩衡量框架,以确保银行整体和对各BU的决策不偏离可持续价值创造的方向。

        2、对BU经济业绩的后评估和业务调整

        对RAROC的后评估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分子。将收入与预期值比较,确定市场增长、BU市场开发能力、竞争环境等方面是否和预期一致;将资金成本与预期值比较,确定市场利率变动是否和预期一致;将营业成本与预期值比较,确定成本目标是否实现;将损失与预期值比较,判断预期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并由此确定产品和资产定价是否足以包含全部预期损失,资本是否和真正的风险 - 未料损失一致。

        分母。由于BU实际承担的风险与配置的风险限额及经济资本可能有差异,所以在评估中有必要区分事前配置的经济资本,和实际使用的经济资本。

         假定各BU在计划期所承担的风险大致不变,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基本状况:

        使用资本 = 配置资本: 风险量和限额,业务量和计划相符,资本充分利用

        使用资本 > 配置资本: 风险量超过限额,业务量超过计划;

        使用资本 < 配置资本: 风险承担不足,业务量不够,资本未充分利用

        由于BU是特定业务的第一当事人,他们最了解如何在降低风险量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所以关键是合理设计业绩评估、业务决策和报酬激励机制,促使BU朝着银行价值增长方向努力。例如虽然使用的资本是衡量BU实际经济业绩的指标,但在风险和业务量比例不变的条件下,BU在扩展业务的同时也在扩大风险。所以仅采用使用的资本作为分母,则BU可能会为了维持业绩而不愿充分开发业务和资产,使资本得不到充分利用。相反仅采用配置的资本则可能驱使BU抵制资本配置。这两者都会影响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将已配置资本和实际资本利用率结合,可促使BU在扩展业务增加分子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险,提升RAROC和EVA。此外对RAROC > HR的BU,则应主要采用EVA作为业绩评估标准,一方面不使BU争资本配置,一方面促使BU承担必要的风险,发展业务,提高资本利用率。

        在评估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业务和资本配置决策,

        3、经济资本的虚拟配置和真实配置

        银行对BU的资本配置可采取多种模式:对BU仅仅作虚拟EC配置;对BU作实际EC配置。如德意志银行;对部分BU配置实际EC;仅对法律实体,主要是海外子公司和分行作实际EC配置,而对其他BU作虚拟EC配置。由于真实资本配置可以对BU的业绩和风险作更严格制约和评估,具有更大优势,所以正在成为主流趋势。

        三,银行资本成本和最低期望资本回报率的确定

        (一)银行资本成本CC和最低期望资本回报率HR的特征

        RAROC运用的基础是对HR的确定;EVA运用的基础则是对CC的确定。CC是银行股份资本的成本,他是ECHR的乘积。所以HR在经济业绩运用中居主轴地位,它直接影响经济业绩和业务决策。HR定得过高会低估经济业绩并扼杀有价值的业务;反之则会高估经济业绩,误导银行从事更多高风险业务,并最终损害银行价值。

        HR是由银行根据其对资本市场和股东机会成本的分析自行设定,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但HR在本质上是股东对某项投资所要求的最低回报率,所以银行的HR及经济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股东和资本市场所决定。有鉴于此银行对HR的设定必须从资本市场角度了解股东如何评估一项投资的机会成本,了解哪些因素影响股东对投资回报的最低要求,使HR的制定尽量贴近资本市场要求。

        (二)银行业设定HR的实践

        1、HR的基本模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尽管该模型有诸多局限,但它具有理论合理性和简单实用性,所以一直被银行广泛采用。据统计美国80%以上银行采用该模型计算HR。投资者、评级和分析机构如Moody等也主要采用该模型。此外联储在考察了银行计算CC的实践之后,也肯定了这一模型的作用,并有意向要求银行将之用作计算CC的单一方法。(Fed, 2005)

        以下分析该模型运用的关键方面。

        1)CAPM基本表达式:

        其中,Ri投资者对银行i股票所期望的基准收益率HR

        Rf:无风险投资收益率

       Rm:股票市场整体收益率

     (Rm-Rf):股票市场整体风险溢价率

        β(Rm-Rf):银行i的股票风险溢价率

        β:银行i的股票收益随股票市场整体收益变动的程度

        2)CAPM关键要素及其确定

        (1)无风险收益率Rf。银行基本上采用10年国债收益率。

        (2)股票市场风险溢价Rm-Rf。银行通常采用股票收益率和无风险收益率差额的长期历史平均值。自2011年以来美国这一溢价的平均值一直在5.3% - 5.7%之间;2022年为5.6%(Statista,2022)

        (3β值。它衡量银行股票收益和股票市场整体收益之间的相关关系,是设定HR的关键值。其特性:

        第一,CAPM中的其他要素都是和市场相关的要素,只有β值是和银行本身风险相关的要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股东对投资某家银行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及目标回报率。第二,它衡量的是某银行股票收益和市场整体收益之间的相关性,反映的是银行股票的系统性风险。第三,对衡量HR有意义的是未来的β值;但它只能通过历史数据估算,因此银行在估算β时需要采用主观判断考虑模型未包含的风险。第四,股东在作投资决定时主要关心系统性风险而非特异性风险;并且股东往往不可能对银行的具体业务有深入了解,所以他们通常盯住银行股票收益和市场整体收益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对特定银行股票风险溢价的指标。

        2、银行计算β值通常采用的模式

        1)模式1 - 以资本市场外部观察为主的计算。这是更标准的方法。其特点是直接对银行股票的历史收益与市场收益的数据作回归分析。

        一般公式:

        银行在实践中通常采用对历史数据加权的方法调整收益数据 - 对较近的数据赋予较高权重,这样既可采用相对长的历史数据又能尽量贴近现实。

        这一模式的优越性:它直接从银行股票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揭示股东期望的回报率,所以更适于上市银行,特别是流动性高,股票市场交易活跃的银行。其局限性:它对银行业务变化,例如新的业务组合及其风险变化不敏感。它也不适于未上市或上市时间太短,或股票交易不活跃的银行。它也无法用于对BU的β值计算,因此只适于对BU采用统一HR的银行。

        2)模式2 - 以银行整体收入波动性为主的β值计算。银行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取决于该银行业务收入的波动性。一项基于全球25家主要银行β值与收入波动性之间关系的10年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具有0.85的相关性。并得出下表:

        这一关系的发现使银行在缺乏资本市场数据的条件下也可建立β值并计算HR。

        3)模式3 – 对业务单元的β值计算。

        银行各BU的收入波动性及其对全行收入波动性的贡献度通常差异甚大。许多银行因此选择了对不同的BU设立不同的HR。而这需要对不同的BU计算不同的β值。由于对BU的β值不可能直接采用银行股票收益数据估算,银行在实践中采用以下替代模式:

        (1)替代模式1:基于与银行各行业板块比较的β值计算。因为行业的数据公开易得,银行采用行业的历史平均值,或可比同业的平均值作为代表对相应的BU匹配β值。如果存在现成的行业β值,则可直接采用其平均值;否则可对行业股票收益波动性和股票市场整体收益波动性作回归分析,得出行业β值。以下数据可作参考。

        这一模式也可用于未上市,上市时间较短,或上市后交易不活跃的银行。其缺陷是:它过于敏感于同业可比性,并且行业平均值可能难以完全反映特定银行BU的β值;行业的细分颗粒仍然太粗,难以深入到更加细分的业务单元。

        (2)替代模式2:基于BU收入波动性的β值计算。

        它基于某BU收入的波动性及其和全行收入之间的相关性。一般公式为:

        这种从下到上的方法可更直接地反映各BU和银行整体的风险及其变化。

        4)模式4 – 综合β值计算。

        银行可同时采用以上多种模式计算β,然后采用其平均值以提升β值及HR的准确性。例如对于已通过模式1获得整体β值的银行,可采用外部和内部结合的方法合,使银行β值由市场β和内部β组成。

        (三)银行运用HR的实践

        目前主要经济体的大部分银行已不仅在整体上,而且在BU层次上从事经济业绩评估和经济资本配置;但对BU的HR设置采取不同的模式:

        模式1 - 对BU配置统一的HR。其主要依据是:第一,对全行的β值和HR的计算是在对BU的风险及β值加权计算的基础上得出,所以没有必要再对各BU配置不同的HR。第二,BU的β值难以估算。第三,BU的β值涉及对其业绩的衡量,是敏感问题,设定不同的HR可能会导致BU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三,单一HR简单明确,有助于各BU间的业绩的比较和交流,易于管理和监控。

        在早期银行更倾向于采用单一HR模式,但随着实践深入银行开始认识到:首先,这一方法可能高估高风险业务例如投行的业绩,低估低风险业务例如零售的业绩,从而无法准确反映各BU的经济业绩。其次,全行和各BU的HR功能各异:全行HR是投资者从外部对银行风险和HR的评估,银行需要以此为基础计算全行的HR和CC,并对股东报告;而银行内部HR则是一种管理手段,有必要贯彻到各BU。因此银行开始更倾向于第二种模式。

        模式2 – 对各BU设置差异化的HR。评估的主要根据是各BU收入与银行整体收入及其波动之间的相关性以设定内部β值,并作动态调整。实践中银行的调整频率从每月到每年或更长,但大部分采用每年调整

 

参考文献:

  • Pieter Klaassen and Idzard van Eeghen“Bank Capital Allocation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under multiple capital constraints”2017
  • Andreas Ita “Capital allocation in large banks - a renewed look at practice” 2017
  • BIS, BCBS “Range of practices and issues in economic capital frameworks”2009
  • Fed: “Federal Reserve Bank Services Private Sector Adjustment Factor”, 2005

 

免责声明

中国银行美国地区银行不提供法律、税收、或会计相关建议。本文章仅供参考。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法律定义下的“投资意见”或者“建议”。本文不代表中国银行美国地区银行的任何观点以及立场。文章内容可能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您应就本文内容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请勿依据本文做出任何投资行为。中国银行美国地区银行对本文内容产生的任何损失不承担法律责任。未经本行许可,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