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美国地区行长胡威在第28届哈佛中国论坛演讲
新闻2025年4月4日至6日,第28届哈佛中国论坛在波士顿哈佛大学校园内举行。中国银行美国地区行长、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胡威出席并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

胡威围绕“RISE”即韧性(Resilience)、创新(Innovation)、社会影响(Social impact)和赋能(Empowerment)四大关键词,分享他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美关系与企业责任的深刻观察。他指出,随着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不断演变,国家间应加强对话与合作,在竞争中找到合作空间,在博弈中寻找共赢可能,“在不确定的时代持续架桥,而非筑墙”。
胡威还特别强调了美国中国总商会(CGCC)在推动中美关系中的关键作用。作为促进经济交流与双向投资的重要平台,CGCC今年年初庆祝成立二十周年,现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支柱,拥有超过一千家会员企业,其中包括43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关于韧性(Resilience),胡威指出,在当今经济环境下,韧性尤为重要。中美两国都面临关税与贸易争端等挑战。在如此不确定的环境中,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必须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中国银行美国地区始终致力于建设安全的金融体系和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全球贸易的复杂性,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关于创新(Innovation),他表示,数字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金融变革,而中美两国正处于这一浪潮的前沿。中国银行美国地区持续加大在数字银行服务、跨境支付和可持续金融等领域的投入,为全球贸易提供有力支持。他还指出,中美在医疗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能够共同推动创新发展。
关于社会影响(Social Impact),胡威强调,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其所服务社区的繁荣发展。CGCC在促进中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GCC会员企业在美国累计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积极参与教育、医疗和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关于赋能(Empowerment, 他呼吁在竞争加剧的时代,应开展有意义的交流,跨越分歧、建立信任。中国银行美国地区与CGCC始终致力于赋能企业与社区,推动彼此间的深入沟通与合作,共同开创互信互利的未来。
在演讲最后,胡威强调,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彼此合作的空间远大于分歧。他鼓励青年一代保持开放心态,在多元中寻找共识,在复杂中寻求创新。“未来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坚持合作与理解,我们就能为彼此开辟更美好的发展路径。中美关系的未来不仅关乎竞争,更关乎伙伴关系与共同繁荣。”